2025年
CQF(量化金融分析师)考试科目框架正式公布,包含6门必修课与2门选修课组成的系统性学习模块。小编将拆分科目结构、课程内容及评分权重,为计划备考的新手提供实用指引,帮助考生理清学习逻辑,制定高效备考计划。
一、CQF考试科目如何构成?
2025年CQF考试采用“前导课+必修课+选修课”的三阶段培养体系,共需完成8门科目:
1.前导课(基础薄弱者专属):
数学:涵盖微积分、概率论等基础理论。
金融:梳理金融市场、衍生品等核心概念。
Python编程:培养数据处理及量化建模技能。
学员可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是否跳过前导课。
2.必修课(占比总分60%):
按顺序完成以下6个知识模块学习并考试:
模块1:量化金融基础(随机微积分、泰勒级数)
模块2:风险收益模型(投资组合理论、套利策略)
模块3:股票与外汇(期权定价、对冲策略)
模块4: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Ⅰ(回归分析、分类算法)
模块5: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Ⅱ(神经网络、无监督学习)
模块6:固收与信用(利率模型、固收风险分析)
3.选修课(占比总分40%):
需从高级课程中选择2门完成考核,选项包括:
高端量化策略(算法交易、行为金融)
工具深化(C++编程、量子计算应用)
行业专题(风险管理、金融科技实战)
二、选修课为何如此重要?
选修课直接影响总分通过率,建议针对性选择:
职业导向匹配:计划从事高频交易的可选“算法交易”,风险岗位倾向者选“高级风险管理”。
能力补强方向:编程薄弱的考生优先补充“C++”或“数值方法”,数据能力不足者侧重“机器学习专题”。
考试难度平衡:避免同时挑战两门涉及复杂模型(如量子计算)的课程,降低备考压力。
考试时间分配:
选修课考试与必修课错峰进行,最终项目(Final Project)需在第5模块后启动,建议至少预留2个月完成。
三、学习CQF如何安排节奏拿高分?
基础阶段(1-2个月)
补足前导课短板:集中学习数学推导与Python实操,确保后续课程理解无障碍。
建立知识框架:通读模块1-3的教材目录,标注高频考点(如偏微分方程、期权策略)。
强化阶段(3-4个月)
模块化突破:以2周/模块的速度推进必修课,搭配官网题库练习(重点刷定量计算题)。
同步实战训练:使用Python复现课程中的定价模型(如Black-Scholes公式),提升代码应用能力。
冲刺阶段(1个月)
选修课速攻:优先完成熟练领域的选修内容,确保40%权重分稳拿。
模拟考试全流程:按真实考限时完成3次模拟测试,重点纠错偏离率>15%的题型。
2025年CQF考试科目以“夯实基础-深化应用-专项突破”为主线,备考需紧扣三阶段目标:初期补足数理与编程短板,中期强化必修课模型实战,后期专注选修课提分。建议考生提前规划每日4-6小时学习时长,灵活调整模块优先级,结合在线题库及案例库提升应试效率。
以上便是《2025年CQF考试科目详解及学习路径解析》的全部内容,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2355960815@qq.com删除。